有人問了:這是什麼節奏啊?去年總共也就巡了兩輪,今年怎麼到年底又啟動了第三輪巡視?以前都是針對地方的常規巡視,這輪怎麼都是針對部門、單位和企業的專項巡視?這個節奏真有點讓人摸不著規律。
  讓人摸不著規律,也許正是今後中央巡視工作的“新常態”。
  巡視如何變成“新常態”?
  常規巡視是有規律的:時間相對固定,一般是兩個月;內容相對固定,聚焦“四個著力”,即著力發現被巡視黨組織領導班子及其成員特別是一把手,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、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、執行政治紀律、選人用人等四個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。
  而專項巡視則不然,可以圍繞一件事、一個人、一個下屬單位、一個工程項目、一筆專項經費開展巡視,不求面面俱到;可以針對已巡視過的地方或部門殺個“回馬槍”;往往一個月內完成任務,甚至更快。總之是一種機動靈活的巡視方式。
  中央一級的巡視對象包括280多個地方、部門和企事業單位,你以為輪不到你,也許突然有一天巡視組就來了,而且是帶著線索、有備而來,給你來個精準打擊、定點清除。
  你這裡剛被巡視過,以為“巡視組可算走了,再巡就下一屆了”,可以長出一口氣了,也許突然有一天巡視組就給你來個“回頭看”、殺個“回馬槍”。
  十八大以來,中央巡視組已開展四輪巡視,足跡遍佈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、7家中央單位、6家中央企業和兩所部屬高校。在中央巡視組的280多個對象里,已完成對47家的巡視任務。
  日前,中央紀委副書記張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,普遍開展專項巡視將成為巡視工作的“新常態”。本月14日,中央巡視組副局級巡視專員王瑛做客中央紀委官網時也“透露”了下一輪巡視的方向。“下一步,我們將重點對有關的中央單位進行專項巡視,同時,還要根據需要,對有關省區市開展巡視‘回頭看’。這樣的一種統籌安排,既符合被巡視地方和單位的實際情況,也是有利於實現‘全覆蓋’這樣一個總目標。”
  問題來了,“專項巡視”是如何成為“新常態”的?
  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成員黎曉宏曾表示,“我們做了統計和分析,中央巡視有280多個對象,如果按照以往的做法,很難完成巡視全覆蓋任務。所以,必須進行改革創新。”
  今年10月16日,《中國紀檢監察報》刊文給出了更加明確的時間表:預計5年之內完成280多個巡視對象的全覆蓋。
  所以,這麼大的工作量,除了加快巡視節奏、適當增加力量等方式之外,探索開展專項巡視已成為一種必然選擇。套用那部流行電視劇里的流行語,不用專項巡視的話,臣妾真的做不到啊。
  黨十八大以來,中央巡視組用不到兩年時間就完成了對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“全覆蓋”,巡視的強度、力度和效果前所未有。與此同時,中央巡視拿出專項巡視之劍,直指中央部門和企事業單位,從今年3月起,分兩批對6家單位進行了專項巡視的試點,這一輪巡視更是有史以來首次將13個巡視對象全部納入專項巡視範圍。
  不是有些領導幹部不收手、不收斂嗎?專項巡視像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、就像開封府門前的三口鍘刀,讓那些伸手者必被捉。
  2014年中央第三輪巡視將對文化部、環保部、中國科協、全國工商聯、中國國際廣播電臺、南方航空、中國船舶、中國聯通、中國海運、華電集團、東風汽車、神華集團、中石化等13個單位進行專項巡視。
  問題來了,為何在選中了它們?
  對此,中央紀委副書記張軍說,今年第三輪巡視將全部進行專項巡視,主要從中央國家機關、中管事業單位和國有重要骨幹企業中選擇巡視對象;同時,還將擇機從巡視過的省(區、市)中選擇回訪對象。
  專家也有不同的解讀。
  中央黨校教授林喆表示,在巡視單位的選擇上,一般傾向於選擇有“端倪”的或是接到了問題線索舉報的,而巡視對象通常從腐敗問題高發、頻發的領域產生。
  本輪巡視,中國科協是被巡視單位之一。值得註意的是,今年4月,中國科協黨組書記、副主席申維辰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,接受組織調查,此時距離他調任中國科協不到一年時間。
  此外,今年二輪巡視中,一汽集團被指腐敗問題多發,多名集團高管還被中央紀委點名通報,本輪巡視中,同屬汽車行業的東風汽車被列為巡視對象。就在今年8月,東風汽車公司召開了反腐形勢暨違紀問題線索分析研判會,重點對群眾舉報反映的高級管理人員以權謀私、管理人員涉嫌受賄等問題線索進行了分析。
  “多年來,國企一直是社會關註度高、議論較多的領域。”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燕繼榮此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,“社會關註點在什麼地方,政府也會警覺。我認為選擇的巡視對象都是經過認真考量的,有回應社會關註的因素。總體思路是先從重點做起,進而推廣至各領域。”
  一個月這麼短,巡視組能幹點兒什麼?
  關註巡視工作政知局委員們一定發現了,與常規巡視相比,專項巡視減為一個月,不過,這並不意味著巡視效果的減弱。
  以剛剛結束的對國家體育總局的專項巡視為例,“比賽違背公平原則、弄虛作假”、“破壞賽風賽紀現象嚴重”等問題均出現在問題清單之上。此後,一場體育“反腐”大幕被徐徐拉啟。
  就在近日,已退休的游泳中心花樣游泳部前部長俞麗被帶走調查,被指“涉嫌通過操縱比賽,收受不正當賄賂”。
  縱觀多個巡視單位,“領導幹部是否存在權錢交易、貪污賄賂”,“選人用人上是否存在不正之風”等一些常規巡視中的“老問題”也是專項巡視的“著力點”。就像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成員、辦公室主任黎曉宏所指出的那樣,專項巡視作為創新巡視方式、落實全覆蓋要求的重要舉措,從根本上講,和常規巡視一樣,其主要任務仍是發現問題,形成震懾。
  時間有限的情況下,改進巡視方法也是一個不錯選擇。
  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,中央紀委副書記張軍便介紹了專項巡視的常見方式:一是“點穴式”。哪裡問題反映強烈,哪裡問題突出,就到哪裡開展巡視,類似公安的“110”。二是巡查式。按照全覆蓋要求巡行檢查,排查隱患,發現那些容易忽視、隱藏較深的突出問題。三是回訪式。對已巡視過的單位,殺個“回馬槍”,檢查整改成效,發現新的問題。
  怎麼找腐敗?可圍繞一件事一個人巡視
  當然,繼承常規巡視的“精髓”之外,發揮專項巡視的自身優勢也尤為重要。
  “以問題為導向的特遣奇兵”,是張軍對專項巡視的形象比喻。他將專項巡視的打法概括為“靈、準、狠”。
  “靈”是指機動靈活。有的可以就一個幹部、一件事情、一個問題派出小分隊迅速把問題搞清楚,有的可以巡視過後再殺個“回馬槍”,有的可以就某一領域、行業、性質的單位一起進行巡視,使被巡視對象摸不著規律。
  “準”是指選準專項。哪裡問題集中就巡視哪裡,誰問題突出就巡視誰。
  “狠”是指直切要害。集中力量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,實施精準打擊,短時間把突出問題弄清楚、搞透徹。
  “專項巡視要害在‘專’,可以圍繞一件事、一個人、一個下屬單位、一個工程項目、一筆專項經費開展巡視。”在昨天的中央巡視工作動員部署會上,王岐山是這麼說的。
  他同時強調,與常規巡視不同,專項巡視要目標清晰,循著問題線索而去,聚焦問題、突出重點、挖深吃透,不求面面俱到。同時,要加強與紀檢、組織等部門的協調,捋出問題線索、掌握巡視對象情況,使專項巡視指向更加明確。
  回溯今年前兩輪專項巡視的情況,屬於專項巡視點的“特色問題”著實不少。
  比如,復旦大學存在科研經費管理使用混亂現象,科技部涉及“項目評審立項權力過於集中”等問題,中科院“擅自改變科研用地用途搞經營性開發”,一汽集團則在汽車銷售、資源配置領域腐敗問題多發。
  除了查找“特色問題”,專項巡視還要達成什麼目標呢?
  歷史系出身的王岐山認為,專項巡視不僅要就事論事,還要見微知著,把握被巡視對象的特點,分析其歷史沿革和文化,善於從一個問題線索中,發現被巡視對象在腐敗、作風、紀律、選人用人等方面的普遍問題。要用好巡視成果,解剖麻雀、以點帶面,針對共性問題,推動問題整改。
  形勢依然嚴峻 反腐不再“委婉”
  十八大以來,中央巡視組已完成四輪巡視,實現了對省區市巡視的全覆蓋。回顧四輪巡視,每一輪都更深入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,僅從巡視語言的變化上就可窺見一斑。
  在2013年巡視中,“不夠”“需進一步”等詞語屢見不鮮,而這樣“委婉”的說法在2014年已經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“玩風甚重”“買官賣官”“造假騙官”“搞團團夥夥”“山頭主義”“自由散漫甚至腐化墮落”等。從“幹部選拔任用工作不規範”的概括表述,變成了一針見血的“拉票賄選成風,拉關係、架‘天線’、搞‘勾兌’,跑官要官”等。巡視語言變得詳實具體、尖銳犀利,反映出了腐敗問題的嚴重性,也表現出了直面問題的勇氣和魄力。
  事實上,中央對當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形勢的判斷是“依然嚴峻複雜”。正如10月25日,王岐山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四次全會上所指出的:“四風”病源還在、病根未除,仍停留在“不敢”層面,“不能”、“不想”的問題還遠沒有解決,防止反彈任務艱巨。
  王岐山直指,在如此高壓態勢下,仍有一些黨員幹部不收手、甚至變本加厲,有些地方甚至出現“塌方式腐敗”,令人觸目驚心!對此,要持續保持高壓態勢,重點查處十八大後不收斂不收手,問題線索反映集中、群眾反映強烈,現在重要崗位且可能還要提拔使用的領導幹部,治病樹、拔爛樹,強化“不敢”的氛圍。
 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p05aputq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